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06篇
  1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动力学(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V感染合并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合并开放性骨折HIV感染者在住院期间采用的隔离措施、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对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结果8例患者伤肢伤口愈合拆线出院,患者没有发生并发症,无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和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采用针对性隔离措施可以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可帮助HIV感染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无抵触行为并顺利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3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例髁间隆突骨折、1例内髁骨折及1例双髁骨折,此3例(7.69%)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诊断。16层SCT的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全面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变化,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Thedevelopmentinmicrosurgicaltechniqueshasgreatlyimprovednervefunctionalrecovery .However ,owingtotheinabilitytocoaptateandsuturethousandsofnervefiberstotheirfunctionallysimilarnervefibersandinaccuratesutureofthenervestumps ,regeneratednervefiberspartiallylosethechancetoselectivelyregrowintotheirtargetendoneurialtubes,1 4whichresultsinaninevitablemismatchofmotorandsensorynervefibers .Thus,thecontact guidance basedmicrosurgicalnerverepairhasfailedtoachieveconsistentsatisfactoryfunctionalrecove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跖骨近端闭合楔形截骨术(proxim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PCWO)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度外翻患者45例(50足),其中男14例,女31例;年龄(40.1±13.0)岁(范围17~67岁)。50足均采用微创PCWO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通过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distal articular set angle,DASA),趾骨间角(interphalangeal angle,IPA),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 ankle score,OM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第一跖骨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并计算前后差值。结果4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0±2.04)个月(范围12~22个月)。无复发病例,无转移性跖痛。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VA分别为42.83°±4.63°、12.83°±1.53°、13.49°±1.33°、14.08°±1.49°、14.12°±1.35°,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IMA分别为18.29°±0.94°、7.84°±1.22°、8.31°±1.03°、9.01°±1.08°、9.09°±1.11°,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分别为(50.64±7.94)分、(88.80±2.68)分、(90.10±3.51)分、(91.20±3.89)分、(91.37±3.7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MA评分为(61.00±7.00)分、(90.90±5.02)分、(91.60±4.57)分、(93.20±3.61)分、(93.48±4.9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第一跖骨绝对短缩3.03 mm,相对短缩0.72 mm。结论微创PCWO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外翻可有效矫正外翻畸形,并且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12~17岁,平均14岁;左侧13例,右侧17例。手术均采用髓内钉固定:1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固定,18例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患者末次随访时健侧与患侧的下肢长度、颈干角、股骨颈最宽径、关节面转子间距离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18例闭合复位和12例切开复位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153.2、238.0 mL,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0.5、91.5 min,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分别为1.5、3.0 d。30例患者术后获12~41个月(平均20.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双下肢长度不等长,但差值<1 cm。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患侧颈干角、股骨颈最宽径、关节面转子间距离、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133.4°±2.3°、(29.3±4.2)mm、(27.1±6.3)mm、(96.4±3.6)分],与健侧[132.4°±3.5°、(30.2±3.6)mm、(26.4±6.8)mm、(95.6±4.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对股骨近端发育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新型改良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改良内侧开放式HTO的60位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胫股角、平台后倾角的影像学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01),且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评分存在逐渐好转趋势。患者术后胫股角较术前胫股角减小(P<0.005),术后胫骨后倾角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内侧开放式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功能及三维步态运动学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运动学科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行ACL重建并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探查的270例病例,其中男164例,女106例。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Tenger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KT-1000侧-侧差值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比较膝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参数,以客观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二次关节镜观察移植物连续性、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分析移植物形态与膝关节功能、运动步态的相关性;分析患者术后重返运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27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6 ± 11)个月,1例出现术后感染,经关节镜清理、置管引流后痊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感染、移植物吸收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平均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Tegner评分、KOOS的功能、生活质量、疼痛、日常生活及症状评分、IKDC客观评分、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71.13、15.08、45.94、15.73、21.72、15.25、23.69、36.30、532.19、432.00、444.30、214.65,均为P<0.05);二次关节镜探查191例前交叉韧带完整,79例重建韧带部分撕裂,230例韧带紧张,40例韧带松弛,220例移植物滑膜覆盖为优,50例为差。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膝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参数(内外翻、内外旋、屈伸、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和前后位移范围)明显优于术前(t=2.54、-8.67、11.06、-17.44、2.80、2.94,均为P<0.05);滑膜覆盖优组其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及KT-1000侧-侧差值及膝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参数(内外旋角度和前后位移的范围)均优于滑膜覆盖差组(t=13.50、7.69、20.05、12.69,均为P<0.01;t=3.97、8.23,均为P<0.05)。屈伸角度、内外翻角度、内外和上下位移的范围滑膜覆盖优组与覆盖差组相当(P>0.05)。270例患者中有98例患者重返运动,重返运动率为36.3%。 结论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能够获得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然而术后患者重返运动率较低,这是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旋后位固定治疗Smith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Smith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旋后位固定治疗Smith骨折采取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纯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课程对高校人群胸外按压培训效果,探索心肺复苏公众培训新形式。方法招募120名高校人群随机分为CC-CPR课程组、Heart-saver CPR&AED First Aid(HS)课程组。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课程培训,通过SUNLIFE Palm CPR胸腔按压反馈仪收集培训后按压数据,比较两组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正确按压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不良按压率。结果CC-CPR课程组在按压平均深度、频率上达到与HS课程组相同的培训效果,但在胸外按压达标率上比较,CC-CPR课程组比HS课程组在按压正确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上都有显著提升(P<0.05)。从不良胸外按压上比较,两组在滞留按压率、过深按压率、过慢按压率上都控制良好;但在过浅按压和过快按压发生率比较,CC-CPR课程组明显少于HS课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CPR课程可使高校人群获得较HS课程更优的按压质量,且效率更高,是普及高校人群CPR培训方式的一种尝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